神奇生物在哪里丨中华穿山甲再次现身邵阳!我省生态感知系统首次监测到这一珍贵画面
时间:2025-08-15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曾冠霖

三湘都市报8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815日,记者从湖南省林业局了解到,省生物多样性中心在生态感知监测中捕捉到中华穿山甲影像。这是该系统运行以来首次监测到这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珍贵画面。

“森林卫士”中华穿山甲,再次现身邵阳林区

画面显示,一只成年中华穿山甲在深夜悄然出现在阔叶林带。它小心翼翼地巡视四周后,慢慢钻进洞穴之中。

“中华穿山甲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健康的重要指标物种。”省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一只成年穿山甲每年可捕食约700万只白蚁,有助于控制虫害,同时其挖掘洞穴的行为能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条件。废弃洞穴还会被鼬獾、蛇类等动物利用,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额外的庇护所。

此前,邵阳市在启动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工作中,于2022年7月和2023年3月先后两次野外布设红外相机,在回收红外相机进行数据处理时,发现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的影像。

“穿山甲的再次现身,说明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省林业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物种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长时间隐匿不见,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森林植被恢复良好、食物链稳定。

近年来,通过严格的禁猎执法、栖息地修复和科普宣传,湖南已在邵阳、衡阳、永州、郴州等地多次发现中华穿山甲的踪迹。

“天眼+地网”,打造智能化生态守望

此次记录中华穿山甲的“功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红外相机。从2024年起,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依托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系统,在全省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单元布设智能红外相机,并引入视频监测、红外监测、航空监测、卫星追踪、智慧识别等多元化技术手段。

“以往野生动物监测主要依赖人工巡护,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错过关键时刻。现在,智能系统能全天候捕捉画面并自动识别物种,大幅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率。”工作人员举例说明,该系统能够在视频和照片中自动识别中华穿山甲、棕噪鹛、雀鹰等野生动物物种,实现对它们的实时追踪和动态监测。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识别记录到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棕噪鹛,以及“三有”保护动物花面狸、猪獾、赤腹松鼠、灰胸竹鸡、四声杜鹃等多种野生物种,为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也为珍稀动物保护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责编:曾冠霖

一审:曾冠霖

二审:丁鹏志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